1949年12月16日,毛澤東率中國代表團抵達莫斯科。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踏出國門。
毛澤東主席此次訪蘇,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與蘇聯政府重新簽訂《中蘇友好同盟條約》。
1945年8月14日,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的前一天,蘇聯政府與國民黨政府簽訂了《中蘇友好同盟條約》。這個條約是雅爾塔協定的產物,而雅爾塔協定是蘇、美、英三國背著中國簽訂的,嚴重地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和利益。條約中規定,中蘇共管中長鐵路,將旅順口設為中蘇共享海軍基地,將大連設為自由港,這三項規定的有效期均為三十年。
1950年1月2日晚11時,毛澤東致電中共中央,表示斯大林同意簽訂新的《中蘇友好同盟條約》:“希望恩來偕同貿易部長及其他必要助手和必要文件材料,于1月9日從北京動身,坐火車(不是坐飛機)來莫斯科” 。
1月20日,周恩來到達莫斯科。這是他作為新中國總理和外交部長的第一次出國訪問。
1950年2月14日晚6時,《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》和《中蘇關于中國長春鐵路、旅順口及大連的協定》《中蘇關于貸款給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協定》簽字儀式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宮舉行。
周恩來和蘇聯外交部長維辛斯基分別代表各自政府在協議上簽字。斯大林和毛澤東出席簽字儀式。
為區分1945年與國民黨簽訂的舊條約,周恩來特地在新條約名稱上增加了“互助”二字。
回到北京后,周恩來馬上主持召開了批準中蘇條約的會議。
《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》是新中國成立之后,與外國政府簽訂的第一個建立在平等基礎上的條約,也為新中國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開啟了大門。
正是從這時起,新中國以嶄新的形象出現在世界舞臺之上。一個獨立、自主的國家開始在東方崛起;一個友好、平等的新中國,開始擔負起世界大國應有的責任與義務。